今天,如果有人邀請你去看一部2D版的《侏羅紀公園》,你會不會去?相信許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自3D電影《阿凡達》引發影視界新潮以來,3D立體影視技術征服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傳統2D電影悄然失去優勢。
2012年,我國首個3D電視頻道開播,各大電視機廠商紛紛推出3D電視機,3D終端顯示設備市場硝煙四起。
“我國各級城市規劃館、展覽館、科技館、藝術館與博物館也紛紛置備了3D環幕、3D球幕等硬件設備,構成了3D特種院線市場。”11月5日,在第四屆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上,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館長楊軍描繪了3D特種院線廣闊的市場前景。
3D技術擁抱特種院線
作為目前商業化應用較為成熟的3D技術,3D立體影視技術正在改變著民眾的影視娛樂消費結構。
藝恩咨詢發布《2012—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電影院線年度票房Top10榜單中,除《泰囧》外,均為高成本的3D及IMAX影片。2012年,我國3D電影票房達70億元,占據全年票房的41%。
“今后,3D立體影視技術將由商業電影院線向特種院線發展。”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創始人、朝陽規劃藝術館館長楊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所謂特種院線,指的是由環幕影院、3D影院、4D影院、球幕影院等大面積屏幕影院所構成的系統。楊軍介紹說,目前全國特種影院超過3000家。
目前,存在于各級規劃館、展覽館、科技館和藝術場館建設的大面積屏幕影院系統,構成了我國的3D特種院線市場。僅就規劃館而言,全國已經建設完成的各級規劃館有200多家,還有100多家正在建設中。在這些場館中,3D技術不但是內容展示的新方式,也是展示內容的一部分。根據藝恩咨詢發布的《2011-2012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3D銀幕數量發展迅猛,由2007年的82塊增加到2011年的5355塊。而另一份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3D銀幕數已經歷史性的達到了11854塊。
事實上,早在2010年,3D立體影視技術就已被列入《“十二五”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規劃》,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此后,3D影視研發和3D院線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3D立體影視技術已經成為所有展館無法回避的選擇。”楊軍表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朝陽規劃藝術館于2009年首創了3D數字沙盤,通過3D數字成像技術展示城市實景與未來規劃。與傳統沙盤相比,數字沙盤的展示面積達300平方米,二者信息量和表現力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數字沙盤是可交互操作的三維實時虛擬現實系統,僅通過數據更新便可實時跟進現實變化。
目前,朝陽規劃藝術館在全國首設3D體驗中心,觀眾可以在中心體驗數字沙盤、3D大劇場、4D影院等多種新媒體技術。
片源緊俏,成長發煩惱?
當大部分資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3D影視產業鏈下游,3D片源和內容卻成為了制約特種院線運營的主要因素。
藝恩咨詢發布《2012—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共生產電影740部,其中特種電影(以非商業的3D電影和4D電影為主)以總數26部占不到4%。其數量遠不足以滿足3D影院市場的放映需求。
2013年5月,朝陽規劃藝術館和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聯合,歷時一年拍攝完成的3D城市紀錄片《朝陽最美24小時》正式公映。該片時長僅8分鐘,卻覆蓋了鳥巢等朝陽區城市功能區和標志建筑物38個,影像素材更達到了3000余小時。楊軍表示,這是國內首個3D立體影視技術對城市實景拍攝的嘗試。
那么,在片源緊張的情況下,特種院線自己推出3D影片是否可行?對此,多家展館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此間的問題十分復雜。
中國鐵道博物館館長張金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鐵道博物館也拍攝了自己的3D數字宣傳片,雖然效果很好,但由于制作成本高昂,重新制作一部影片幾不可能。
吉林省松原市城市規劃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城市規劃館代表著城市的發展,必須不斷更新、不斷發展,其所需設備和影片的維護及更新需要龐大的專業團隊支持。
楊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許多展館在運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3D技術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二是各種3D設施缺少后期技術支持和維護;三是由于3D內容成本高昂導致片源更新困難。
此外,由于大多數場館由公共財政出資運營,播放影片多以科普、教育和公益為主,并不以營利為目的。而影片播放版權的購置費用又十分高昂,國家補貼遠不足以滿足特種院線運營所需,場館必須自籌資金。目前許多場館的做法是,要么一部片子反復播放,要么是院線資源空置浪費。
規劃藝術館的3D“規劃”
朝陽規劃藝術館一直是3D立體影視技術的先行者。目前,其主辦的“中國3D技術與文化創意博覽會”作為北京文化博覽會旗下的重要板塊,已經成功舉辦四屆。
“今年全國僅展覽場館3D片源市場(規模)就已接近3個億。”楊軍說,朝陽規劃藝術館經過3年多的探索,已經完成了對行業與市場的摸底。
楊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房地產開發商、廣告策劃師、3D電視頻道乃至政府宣傳部門都是3D片源的潛在使用者,需求將非常旺盛。目前,制作投資高達300萬的《朝陽最美24小時》已經收回成本。此外,國內多家主流3D電視廠商與朝陽規劃藝術館進行了接洽,想要將《朝陽最美24小時》作為電視賣場演示片。
楊軍介紹說,目前國內3D特種院線仍處于無序、各自為戰和相對落后的經營狀態。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在內容端整合市場資源,將推動整個3D特種院線產業鏈發展。
在本屆博覽會上,朝陽規劃藝術館啟動了兩個“規劃”:其一,成立“城市3D體驗中心院線聯盟”,整合業內需求和渠道。其二,正式推出“3D作品推介交易集散中心”,打造行業資源平臺和創意孵化平臺。“打造國內外3D技術、設備、產品和內容的展示、體驗、推介和交易平臺。”
集散中心又包含兩個市場:一是作品交易市場,進行成片交易,對于優秀的作品,可推介給用戶或由院線聯盟集中簽約采購,包括向院線聯盟免費推廣影片;二是作品項目創投,為年輕創作者和好的創意搭建孵化平臺,聯盟、投資方、需求方可以投入資金先期鎖定作品版權。
“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在專業3D內容領域集中發力,滿足除了商業院線以外的對3D內容、產品、服務方面的市場需求。”楊軍說。
歐美常見特種影院商業模式
“特· 特集成” 即特種電影展示場所自我集成。如法國普瓦捷市的“未來影視城”,該城將展示高科技影視技術同商業服務融為一體,三十多座建筑物包含了二十余個各具特色的放映館。
“特· 游集成” 即特種電影與其他游樂項目的集成。如迪斯尼樂園中“流動的4D影院”,采用無軌系統,利用射頻辨識及Wi-Fi技術產生“超高清”視覺效果,再加上氣味、體感等效果,讓人穿梭于10多個夢幻場景之間。
“特· 景集成” 即特種電影與名勝景點的聯合。如法國巴黎的拉維萊特公園附近的球幕影院La Geode,是歐洲最大的3D電影館,公園和電影館在旅游線路上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