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被媒體冠以“沉浸式(或‘浸入式’)”之名的新媒體藝術展借助炫目的聲光電效果可謂吸粉量十足。雖對其評述褒貶不一,但各藝術機構仍如火如荼的策劃著此類展覽。
除了“沉浸式”新媒體藝術展之外,各大博覽會現場參展的新媒體藝術作品數量也逐年增加,且以其獨特的藝術效果成為博覽會現場亮麗的風景線。新媒體藝術以其“與時俱進”的特性已經在不經意間深入到了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
新媒體藝術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建立在數字技術的核心基礎上。主要是指那些利用錄像、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
目前,國內對于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推廣只有少數藝術機構在嘗試,在摸索。從國內傳統收藏市場來看,這類藝術品雖有一定的交易量,但仍未形成完整的購藏體系。作品的特殊性以及市場藏家的認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提到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市場情況,最大的疑問莫過于“有市場嗎”?“怎么收藏”?“有哪些價值”?“如何盈利”?“瓶頸為何”?
“有市場嗎”
“有,但不完善”
目前而言,新媒體藝術作品的主要市場仍然在西方,西方市場從作品整體質量到人們的認知以及誠信度都已經十分完善。然而國內機構和個人對這類作品的購藏則特別少。業內人士介紹,即使是專門收藏當代藝術品的藏家,也很少會購買這類作品。收藏錄像、電影的藏家以及部分專業機構會選擇性的進行收藏,但數量也很少。
北京華辰拍賣副總、影像部負責人李欣介紹道,目前新媒體藝術、video等作品的市場在北京還沒有形成且差很遠,現在國內唯一有市場的就是上海,但上海也只是局限于很少的機構里面,比如香格納畫廊。
李欣介紹,北京華辰拍賣曾經拍過新媒體影像裝置作品,但她認為效果并不好。在李欣看來,雖然現在市場各方參與者都有關注這類作品的意識,但很多作品只是一種簡簡單單的形式的呈現,比較簡陋,從藝術美感或者完整程度來看差的較遠。而且從學術方面也很難找到一個很好的定位。總的來說,國內市場處在一個非常不完善的階段。
“怎么收藏”
“拆解入庫”
“新媒體藝術作品在收藏時一定要將作品進行拆解,拆掉之后進庫房保存,如有需要展出再進行組裝”,寒山美術館展覽部主任韓駿說道。作品的每個細節保存條件也各不相同,拆解后的部件在保存上也有一定的機動性。
韓駿舉例介紹道,比如作品中有一個電機的存在,它需要恒溫恒濕箱進行保存,如果這個恒溫恒濕箱的費用在8000元以上,而發動機的費用只需要1000元,這時館方就會將電機直接放在倉庫,因為倉庫本身就具有一定恒溫恒濕的效果,只不過不一定達到箱子的參數,如果再次展出時電機壞了,館方會再買一個。對于作品的保存藏家也會考慮成本投入。
“有哪些價值”
“巨大的傳播優勢”
韓駿介紹,由于影像裝置作品的復雜因素,很多作品重復展出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如果是針對某個展覽主題量身定做的主題性質的作品,甚至可以理解成這個作品約等于“一次性”作品。一般情況下這類作品在展出之后會由館方收藏。因為主題性質的作品是為了某個空間、某個展覽量身定制的,換了其他空間,作品的呈現效果或者概念性就完全不對了。
但作品重復展出的幾率跟各個機構以及藝術家團隊的運營能力也有很大關系。大部分新媒體藝術作品是否會再次產生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跟商業機構的合作。新媒體藝術作品較其他藏品而言,有先天的傳播優勢,進而讓它們跟商業產生了非常緊密的聯系。現在很多綜合體也很希望有比較大型的、介于藝術品跟大眾能夠理解的一種裝置類的影像藝術品,而一般的廣告公司現在沒有這種能力。
“如何盈利”
“藝術與商業的結合”
雖然新媒體藝術作品在藝術品一二級市場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購藏體系,但這類作品仍然有一定的銷售渠道,藝術家也有一定的盈利方式。作品出售、租賃、定制以及與商業結合的藝術項目都可以為藝術家帶來收益。真正進入到一二級市場交易的很少,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流通體系。
一般而言,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完成一定是基于藝術家與整個團隊的協作。
藝術家戴陳連介紹道,藝術家有很多收入方式來支撐他們的創作開銷。有的藝術家有其他的工作,比如設計工作、老師的工作等,不需要完全靠此謀生,這樣創作起來就比較輕松。除了藝術作品的出售和租賃外,有些藝術家平時會接一些商業活動,可以支撐日常開銷、生活等。但這也只是純粹的商業行為,跟平時的創作是兩個概念。如果單純靠買賣,是很難的。
戴陳連說道,目前國內新媒體藝術作品從銷量來看肯定不如傳統藝術品銷售狀況好,支撐這些藝術家不斷創作的原因主要是藝術家自身對藝術的追求和對于某一類創作媒介的狂熱。
“瓶頸為何”
“認知觀念與作品的簡單化呈現”
李欣認為制約影像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大家的認知觀念。目前這類藝術創作并未普及,大家對其了解太少。李欣說道:以香格納畫廊15分鐘的video為例,價位一般都是在20-30萬元起,但很多人覺得花二三十萬買一個15分鐘的video太不可思議了。
另一方面,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可復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市場的發展。談到如何解決盜版問題,李欣表示這是雙方面的。首先是靠自覺,第二要有監管機構,但目前國內并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李欣認為,最大的監管就是對人的誠信的監管。
新媒體藝術作品不僅涉及到創意,還會有相應的材料要求。越是好的作品,對材料要求越高,往往一件好作品的成本投入是非常大的。李欣認為,很多時候材料就不一定能實現。因為市場的不完善,所以很多原材料很難找,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造成了高價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分藝術家的創作以及作品的呈現效果。如果整個市場發展成熟,或者原材料達到工業化生產,創作成本也會相應下降。另外部分作品在展示過程中對空間、投影儀的型號等都有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作品的成本投入。
談到華辰影像部未來在攝影市場之外,是否會涉及到新媒體藝術影像的拍賣。李欣表示,雖然現在攝影市場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離市場的成熟還有一段距離。李欣說道:華辰拍賣的圖錄之所以叫“影像”而非“攝影”,實際上已經將我們對影像市場的“拓展”計劃包含在內了。華辰影像拍賣部在成立之初就考慮到跟攝影相關的所有可能,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都可能進入到拍賣市場里邊,比如新媒體影像裝置、video等。
目前華辰影像也專門有一個video專題,現在主要以早期的、反映某個階段或者某個地區的發展和變化的紀錄片,或者是通過個人的記錄來反映社會變化的某一個視角的紀錄片為主。李欣表示,就攝影市場這塊,華辰影像也一直在探索,但需要一個過程。當攝影市場得到很好認知的時候,其他形式的影像作品自然而然就會進來。
新媒體藝術能否在傳統收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筆者以為,新媒體作品的未來一定是學術與市場完美結合的狀態,只有價值與價格同時被挖掘才是藝術作品最完美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