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數字化“十二五”的建設中,高校數字化校園平臺及各子應用系統建設都的得到快速的推進, 實現了教育資源、教學管理、校園服務等多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互動的教育數字化校園平臺;圍繞“十三五”的高校智慧化規劃, 構建師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具有特色的立體智能感知、精準地理定位服務 方便周到的校園服務體系, 精心打造“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創新。
建設方案和思路
1、總體設計框架
高校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深化與提升,它綜合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社交網絡、知識管理、虛擬現實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能識別師生群體的學習、工作情景的特征,在網絡空間建立校園虛擬映像,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通過在網絡空間的計算掌握校園運行規律、控制物理空間,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 實現學校智慧運行。通過三維可視化地理信息系統(GIS), 將傳統信息化系統數據與地理空間關聯;解決了空間互聯和可視化呈現互動,地理位置與智能感知設備的集成,提升升可視化感知的準確和及時,按需對接校園服務系統, 快速提升升智慧校園可視化建設。
2、應用效果
2.1 智慧校園基礎地圖服務
2.2 教務教學可視化
通過與數據中心統一數據庫中排課表集成,獲取教務教學數據,可在地圖上的每個教室顯示當前教課老師信息,課程信息,學生人數與簽到信息,對教務教學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輸出。
2.3 校內資產可視化
通過與數據中心統一數據庫中校內資產相關系統的數據以及物聯網設備進行集成,可視化展現校內資產的精確位置,并支持該位置的定位導航,資產狀態實時監控和預警,為校內資產的管理提供便捷的通道。
2.4 水電能耗可視化
通過與數據中心統一數據庫中水電能耗數據的集成,獲取水電能耗相關信息,可視化展現能耗使用情況,各類可視化主題分析。展現的精細程度可達到房間級別。結合智能水電表物聯網設備可實現可視化監控與預警。
2.5 可視化宿舍管理
通過與數據中心統一數據庫中宿舍管理系統數據的集成,實現基于校園電子地圖及樓層平面圖可視化查詢宿舍相關信息(宿舍設施、住宿人員、歸屬院系等)并支持宿舍房間的VR全實景展現。為新生自主選房提供有力保障。結合室內定位設備可實現學生歸寢簽到功能。
2.6 可視化管網管理
構建集中管理的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實現對全校所有地下管網資源信息的統一、規范化管理,使學校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的地下管網資源靜態、動態的情況;同時結合學校提供的業務,根據相關業務系統提出的對地下管網資源分配與配置等請求,對資源數據的錄入、修改、調度、刪除以及查詢進行相關的處理,使學校的地下管網資源更好的為業務提供及時、準確、高效的服務;為資源故障維護工作提供全面準確的輔助信息,提出建議解決方案,方便維護部門的檢修維護工作,充分縮短故障歷時;同時可以通過對管網資源的多種類型的查詢、統計和分析,對學校管網資源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和建議。
2.7 安防可視化管理
系統提供基于校園電子地圖及樓層平面圖的校內安防監控視頻瀏覽功能。用戶可在校園電子地圖及樓層平面圖上查看有瀏覽權限的安防監控攝像頭分布圖,通過點擊攝像頭圖標打開攝像頭瀏覽窗口,查看攝像頭實時視頻及攝像頭安裝位置經緯度等基本屬性;谝曨l監控平臺集成可實現圖像放大縮小,云臺轉動等功能。
2.8 校情融合分析展示
一張圖展示校園每日運行概況,讓校園每個部門的領導和基層員工都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各自所需的校園綜合信息。
方案總結
1、校企合作
結合實際建設,劃定部分內容讓校內學生參與實操,從而讓學生獲得實際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
2、精準定位,提高效率
結合資源屬性信息及其業務狀態,將室內室外定位進行融合、結合物聯網智能設備為用戶提供精確服務,縮短定位時間提高排障響應速度,從而可降低資源維護成本,增強資源維護的服務質量。
3、一覽全局,掌控資源
利用室內室外具象化三維地圖進行展現,可總覽校園各類資源分布,更可深入到建筑物、樓層、房間了解資源鋪設及使用情況,從而協助管理人員合理調控資源使用,提高利用率,輔助決策人員適時規劃。
4、動態可視,消除壁壘
采用直觀生動的圖形化可視管理方式,對校園資源的狀態實現動態展現。打破了管理人員的技術壁壘,通過可視化界面即可一目了然、直觀、實時地了解到資源狀況。極大縮短了人員培訓時間,降低了系統管理門檻,增強了系統易用性。